西山矿山治理效果图
春回大地,在洛阳市偃师区西山矿山环境治理项目现场,一排排侧柏随风摆动,一片片雪松覆盖山坡;边坡陡峭处,藤蔓植物贴附在上面;较缓的边坡上,绿草已经成片,精致的绿化设计结合山体的地形地貌,组成了一幅别样的风景画。
很难想象,这里曾经是寸草不生、满目疮痍的废弃矿山。而这“化腐朽为神奇”的变化,得益于河南省资源环境调查二院(以下简称资环二院)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挥动“画笔”倾情描绘绿色美丽画卷。
攀山越岭搞调查
“一眼望去就是个乱石岗子,太难看了,环境破坏严重,群众反映强烈。”回忆起东山、西山两座矿山当年的情形,资环二院矿产与环境分院副院长李好飞介绍。
2020年5月,偃师区启动实施东山、西山矿山环境治理工程,资环二院矿产与环境分院接过了“两山”周边矿山地质环境恢复与综合治理工程勘查设计的重任。
2020年6月,李好飞带领9名技术人员,一头扎进了深山里,开始了“上山下乡”式的野外调查。大伙手持仪器,一会儿上山,一会儿下沟,一个剖面测绘下来,常常是累得气喘吁吁,热汗直冒。
在一处几十米高的山崖前,大伙思忖着如何到达山顶实测点。“这里上不去,我们从旁边小路绕上吧。”项目组长郭宇萧用手指着左边的山坡,对大伙说。一行人沿着小路向上爬去,可走着走着就没有路了,而且山势越来越陡。调查员何佳晨,人高马大,抢先一步来到前面说道:“我走在前面,大家相互拉着手,慢慢上吧。”大伙向上攀爬着,手拉着手,吃力的向山上登去。“哎哟!”李树宁脚下一滑差点跌倒,张奕哲见状一把扶住,随后拉着李树宁再次向山上爬去……
多种方案大比拼
“‘两山’周边治理是偃师区实施的重点工程,我们要在以往经验的基础上,站位更高远,思路更拓宽,力争拿出一套有思想、有见解的优质设计报告。”设计前,项目负责人、矿产与环境分院院长张记飞为职工们“点睛”。
但是,设计报告具体怎么做才能“出人头地”?张记飞自有他的一套办法:两个项目分成了4个小组,要求每个小组至少拿出一套设计思路和方向,再进行评议,优胜者作为蓝本,并吸纳其他方案的优点,进一步完善后作为最终设计程序。
这一招确实厉害,大伙谁也不甘落后。忙碌了一个星期后,4个小组在综合考虑工作量、施工安排、资金投入、治理效果的基础上,分别拿出了各自的初步设计方案。究竟哪种方案能“夺魁”呢?资环二院专家对一份份初步设计方案,进行了认真对比、讨论,结果出来了:第一种和第三种方案胜出,理由是能够从源头彻底消除地质灾害威胁,改善生态环境、修复地貌景观、充分利用矿地资源,社会效益、环境效益显著。
思路一变天地宽
设计方案报告完成后虽然顺利通过专家评审,但在实施阶段,由于当地政府采用的社会资金参与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模式,投资方又对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受多种因素影响,之前设计显然与现在的新要求有点“落伍”。按照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实施保护修复、系统治理、综合治理的要求,我们要换一种思路,重新进行定位”。张记飞说。
项目组再次来到了两个项目区,重新“侦查”了地形、地貌,从功能定位、边坡复绿、景观打造、矿地利用进行认真梳理。很快,“两山”周边矿山治理新的设计理念“浮出水面”:一是围绕治理区内的九龙角水库,将其周围一带设计成集休闲、观光、旅游为一体的旅游胜地;二是针对两个治理区山势地貌,将两个区域开发为四大功能区,将其打造成为矿坑湿地花园、矿山地质公园、养生度假中心、生态农业园,助力乡村振兴。
“线路图”确定后,施工的大幕徐徐拉开……今年1月25日,“两山”治理项目主体工程竣工,洛阳市偃师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人在验收会上说:“东山、西山矿山治理阶段性效果明显,是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的辛勤付出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