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进在排查路上
入户排查隐患
与当地相关部门隐患巡查
越是路险越向前
制定下一步排查工作
7月19日,大雨如帘。
站在办公室窗前,我院总工程师叶建,看着窗外唰唰大雨,心中不由得焦虑起来:洛阳市偃师区、平顶山市鲁山县是我们的技术支撑单位,那里情况如何?山区会不会产生地质灾害?
随后,叶建将这一想法向班子成员进行了汇报,院长罗锐立即做出了决定:“确保人民群众安全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请立即派出技术人员现场排查!”不到20分钟,地质灾害隐患排查人员组成了。矿产与环境分院党支部书记、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雷华友带领第一小组,匆匆奔向洛阳市偃师区大口乡。
排查人员打着雨伞,沿着偃师区大口乡的山间小路,一边走一边观察着山体情况。“看,这处山坡已经出现掉块,时间长了可能出现塌方,快把位置记录下来……”雷华友擦了把雨水,仰着头,仔细的查看着。
不一会儿,山体上部又一处滑坡点进入排查人员的视线。“我上去看看。”技术人员何佳晨说罢,向山上跑去,可没走出几步就被雨水“冲”了回来。“小何回来,不能这样上去,得想个方法呀。”雷华友让大伙找来树枝,当作拐杖,然后手拉着手,一点一点向山上爬去……
“家里有人吗?”7月27日,偃师区山化镇关窑村一户农家门前,排查人员正在进行入户调查。该镇位于豫西丘岭地区,由于大部门农户房屋是依山而建,天晴后,按照当地自然资源部门安排,第一小组工作重心便转向农户房屋隐患排查。“这项工作已经开展好几天了,主要是调查山体周边有没有隐患,对农户房屋有没有构成威胁。这几天特别热,脸上的汗水都擦不及。”瞧着“白面书生”晒成“黑面包公”的雷华友,技术人员韩梦杨笑着说:“看看俺的组长都晒成啥样了。”
“几天来,我们早上7点赶往隐患点排查,晚上七八点回到酒店后,还要整理白天排查资料,常常忙到半夜。”技术人员何佳晨接着又说:“韩梦杨出发时,没有带备用的衣服,白天汗水湿透了衣服,晚上回到酒店洗洗,第二天并不干,于是穿着湿衣服就又去现场了。”
顶风冒雨,奔波200多公里,第二小组从洛阳驻地赶到鲁山县已经是中午时分了,午饭简单一吃,排查小组驱车赶往下汤镇响潭沟村的排查现场了。
“实际上,我们到鲁山后,做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开展地灾防治知识培训。”组长、教授高级工程师赵东所说的培训,形式灵活多样,在县自然资源局、在乡所、在隐患排查现场,赵东总会利用有限的时间,来一场简短的“知识盛宴”,既讲解理论知识,又有现场直观指导。赵东说:“只有大家更多了解和掌握地灾防治知识,才能更好使地质灾害早预防、早处理,保护人民群众的平安。”
隐患排查是场突击战、保卫战。哪里有隐患,哪里就有资环二院人逆行而上的身影。7月21日,鲁山县境内大雨下个不停,排查人员穿着雨衣,在熊背乡的山山沟沟里行进,当排查人员来到南子营村时,发现村边小河流水很急。是打道回府?还是越过急流?赵东心想:越是这样的天气,地灾隐患发生频率越多,我们必须克服困难!随后,他在周围进行了一番查看,发现上游来水不多,河水不深。于是,大伙手拉着手,趟着急流,小心翼翼向前移动……
第二天大雨依旧。一大早,四棵树乡打来电话说是四棵树村情况紧急,需要现场排查隐患。同志们不敢怠慢,马上穿好衣服,带上仪器,与县局相关人员消失在了雨雾里……“那天,尽管下了一天大雨,我们还是排查了3个乡镇的4个隐患点,我雨靴里的水都灌满了。”提起往事,技术人员李树宁记忆犹新。
排查人员用心用情用力保护着人民群众的平安。7月26日,下汤镇和尚岭叶家组只有一户人家,前两年盖的一栋小楼距离山体很近,几场大雨冲刷,山体出现了3条深浅不等、宽度不同的裂缝,直接威胁着农户安全。赵东接到报告后,带领技术人员马不停蹄地赶到现场。一番排查后,与当地政府部门人员迅速撤离了村民、封锁了道路、研究了防治方案,并在现场为村民讲解了地灾预防、避险、防治知识……赵东说:“作为自然资源部门的一员,能用微薄之力,确保百姓安全,我们就心满意足了。”
截至7月31日,我院在偃师、鲁山共排查地质灾害隐患点47个,转移受威胁人员约600人,组织避险撤离人员167人,用忠诚和担当谱写了一曲隐患排查的壮丽凯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