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河南省资源环境调查二院有限公司!
文化建设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党群工作 > 文化建设 > 正文
战“疫”感人小故事

岁末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肆虐武汉,席卷全国,一场万众一心的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了。

只要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我们就一定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危难时刻,总书记的温暖话语,人民筑牢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信心和决心。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继抗击非典后再次出征,深入疫情前线。无数党员干部冲锋在疫情防控斗争的第一线,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和使命。无数医务人员不畏生死“逆”向而行,众志成城吹响战疫集结号……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一切一切,为人民群众牢牢地筑起一道战“疫”、胜“疫”的信心城墙。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中,有一些瞬间,一些人或事儿,无时无刻不在温暖着人们的心。在这分享几个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感人小故事。

一通最及时的电话

在有序复工返岗过程中,我做为单位普通职工,按规定在返回单位后,需居家隔离16天。由于我住在单身宿舍,返程前,在家人帮助下,我做了充分防疫“功课”:备齐了消毒用品、防护用品、应急物资、久存食品…….以为万无一失,却还是遇到百密一疏的困难:宿舍欠费停电。发现问题后我第一时间进行缴费,但当时已是晚上7点,系统默认第二天早上才能正常恢复电力。

这一下可把我难为坏了,劳顿一天的返程路途,一天也没顾上吃饭,列车上也因故未及时饮水。又渴又饿,不能烧水,“有米不能炊”,一时间我着急了……

可这份着急还未“驻足”心头片刻,就被一通电话打散的无疑无踪。电话那头是物业管理处职工任义的声音:“我刚才给一户隔离群众家送蔬菜,正巧看到你返回社区在防疫站登记,你这刚回来,过年到现在宿舍也没人住,宿舍电通不通,水管没冻住吧,做饭有问题不?”……听到任义暖心的关怀,我一时语噎。没想到有那么一份关注和关心,在我返回踏入社区的第一时间,已经悄然的和我“绑定”在一起。我及时跟任义哥说明了处境,电话那头是一如既往的声如洪钟:“别着急,我现在去给你超市给你买点吃的喝的,先把今天晚上度过,我这边第一时间联系社区,看看有没有法子让今天晚上就给你把电通上……”不一会,加好热水的方便面,矿泉水,午餐肉,咸鸭蛋,就火速赶来驰援。任义把它们放在我的门口,隔着门板,匆匆说了一句:还有任务,有困难及时联系,一路小跑下了楼。这在我心里留下难以言表的感激。

从遇到困难,到它被解决。这时间如此的“短”,但这关切深情却越发的“长”,深深印刻在我的心里。

一句最坚定的“加油”

隔离期间,担当志愿者的任义和社区工作人员郜晓红老师与我结对进行疫情防控帮助。他们按需帮助我采购、运送蔬菜食品,及时解决我的困难,还帮助我接收运送快递物品。每每听到电动车行驶到楼下,我就知道一份关怀又到达了。可还有这样一个瞬间,深深的感动着我。每次送来物品,郜老师和任义都会坚定的说一句:加油,坚持,不要着急,不要担心,疫情很快就会过去……这一句句关心,不知怎的,在那个情境下,愈发的那样鼓舞人心。不知怎的,他们说出来的那一刹那,仿佛带着一种力量,一种底气,发于肺腑,势能破竹。藏在心底那份焦虑,不安,在那一刻荡然无存。

郜老师和任义,还及时跟我宣传最新疫情防控工作情况,政策实施情况,像家人一样及时询问我的生活和身体健康情况。社区防疫工作站的同志们,每日给我检测体温,临别时总会留下一声“加油”,一句关怀和鼓励。随是一句简单的话语,却给予我莫大的信心和力量,像为我送来的每一砖一瓦,帮我筑好一道战疫胜疫的信心“城墙”。

一张最难忘的笑脸

终于,我的隔离期如期结束,一切暂时回归正常。走出宿舍那一刻,我仿佛像鸟儿迫切想飞升云端,亦如鱼儿想奋勇游向大海,迫切的想拥抱这屋外的一切。激动之余,我最心心念念的还是赶往社区防控站,感谢一直帮助我的任义和郜晓红老师。

走向防疫站,远远的就看到了任义和郜老师忙碌的身影。远远的看着,我能瞧出他们脸上挂着疲惫,但目光却分外坚毅有神。即将近前的时候,郜老师和任义相继看到了我,那一刻我们都相视而笑,笑的非常灿烂,如挚友,如亲人,仿佛一切都话语都融化在这片刻的笑容中。简单问候了两句,他们就匆匆与我辞别,马上投入到新的工作任务中。我的那份感谢,仿佛就包含在那不约而同的相视笑容。亦或是我还来不及感谢,他们已经同参与疫情防控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一起,又加入到社区疫情防控的最前端,接受新的任务,奋力帮助大家过“关”……

有一种情感叫做“关怀”,他常伴人们身边,总在最需要的时候悄悄绽放出绚丽的光华。


(编辑:李旭)

Copyright © 2016 河南省资源环境调查二院有限公司 网站建设:洛阳恒凯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