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河南省资源环境调查二院有限公司!
文化建设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党群工作 > 文化建设 > 正文
走出去就是一片蓝天 ——我队物探工程处探寻城市管网探测发展之路纪实

几年前,地勘市场形势急转直下,工作大量减少,地勘单位面临生存危机,转型发展成为必然趋势。如何转?转向哪里?2015年9月,经过市场调研,我队决定在城市地下管网探测领域寻求发展之路。

地下管网探测主要是查明地下管网的平面位置、走向、埋深,并编绘地下管线图,为城市建设提供可靠的信息数据。“你们是二队的精英,放手去干吧!走出去就是一片蓝天。”动员会上,队长罗锐一席话,给探测队员们莫大的鼓舞。

开弓没有回头箭

2015年9月15日,怀着梦想,带着希望,由我队物探工程处组成的一支20人的探测队伍,在云南省洱源县地下管网作业区安营扎寨。

虽然上岗前进行了理论技术培训,但真正在工地实践操作,大家还是感到无从下手,因为作业中接触到的权属、种类、代号、记录模式、仪器操作等程序和行业术语,并不十分熟悉。“开弓没有回头箭。有困难是正常的,只要我们用心学,这些困难就不算什么!”班组会上,项目负责人周佑康的话,给大家增添了信心。随后,6个作业小组通过学习权属单位的施工布置图、设计图、网管探测规范和制度,并结合外业施工进行对比,几天工夫就“入门”了。

其实,大伙儿在外业作业中,碰到的难题还有处于隐蔽状态的管线。为锁定准确的具体位置,周佑康专门在一处管网种类相对少的路段进行操作试验。大伙儿轮番上阵,掂着约有10公斤重的管网探测仪反复试验、练习。一个深度测完后,还要用铁锨进行挖掘,验证其准确性。几天下来,操作方法掌握了,隐蔽方位确定了,但大伙儿手上却磨出了很多水泡。

一天干了20公里工作量

作业初期,由于不得要领,各个小组每天作业量只有1~2公里。周佑康开始琢磨提高作业效率的办法,经过观察,他发现作业分配不合理:三个人一组,而且是一条路好几个组干,这样既浪费人力资源,又人为造成转场时间。随即,周佑康就把小组定为两人一组,多余出来的人员又分了几个组,同时一个组做一条路的所有管线。这样一来作业效率芝麻开花——节节高。

“记得在浙江舟山作业区,我身上的计步器显示出3万步,就是说那一天我们小组干了至少20公里的管线探测工作量。”组长姚聪“显摆”成绩时一脸自豪。项目负责人徐小刚紧接着说:“浙江舟山、河南虞城两个项目结束后,由于我们作业进度快、质量好,两个项目业主负责人都表达了与我们继续合作的愿望。”

正因为每天要行走大量的路程,徐小刚、张海军、王占利、姚聪、杨勇泉都曾出现过脚踝和膝盖滑膜炎、骨质损伤。杨勇泉告诉记者:“我得了脚踝病后,到医院一检查,医生当即命令我卧床休息。”可杨勇泉想:我是项目组长,现在正是攻坚的时候,我怎么能躺在床上休息呢,况且患有脚踝病的并不止我一人。因此,出院后他就直奔作业区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

苦点累点都不算什么

在作业区,由于通信光缆错综复杂,大伙儿在井里一蹲就是一二十分钟,工作干完后常常是腰酸背痛、腿脚麻木。如果说通信井探测是考验体力的话,那么探测污水井就是考验忍耐力。每当打开污水井盖的时候,井内的气味几乎让人昏厥和窒息。顶着井内恶臭味,“掏粪男孩”们手持L型钢管捅下去,在污水井里上下左右一点点搅动,“望闻问切”井内一根根污水管道。

让大伙儿记忆犹新的是,2015年冬季,兰州天气干燥,寒风刺骨。大家白天忙一天,天黑回到“家”,还要整理数据、电脑制图,一干就干到半夜。“因为兰州项目时间紧、任务重,大家每天夜里加班也是没办法啊!”徐小刚提起那段时光,一脸无奈。夜里温度降至零下二十多摄氏度,一帮男子汉徐小刚、张海军、姚聪、高远方、赵坤,还有“地质花”姚娇凤、李琰、张少青、刘静,在电脑前一坐就是几个小时。由于房间里没有暖气,那几天里,有好几个同志都被冻感冒了,为了不耽误工期,大伙儿只好边吃药边工作。

为了工作,什么都可以忍受

干了一天的活,身着脏兮兮的衣服,携带笨重的设备,“回家”成了令大伙儿头疼的事。有一次,姚聪和小伙伴们好不容易等到一辆公交车,司机看他们衣服脏兮兮的,就高喊一声“人太多了,别挤了,等下一趟车吧,后边的马上就来”,继而一溜烟跑了。等了好几辆车,终于等到一辆比较空的车,车刚一停稳,姚聪和大伙儿就把仪器、工具抬上去。但是,一到车上,他们立刻成了“明星”,乘客们用异样的目光齐刷刷盯着……“这样的事情,在每个工地都会遇到。刚开始大家都认为大学毕业生干这活有失面子,甚至有人想打退堂鼓,但时间一长慢慢就习惯了。”组长张海军告诉记者。

说归说,大家一干起活就什么都不顾了。2016年3月,正是海南乐东项目紧张进行时,而此时张志兴的孩子就要出生。“你什么时候回来呀?总不能让我一个人在医院生产吧?”“儿子,你快点回来吧,小孩都快出生了!”妻子和父母接二连三打来电话催促他赶快回家。张志兴想:乐东项目工期紧,工地人员少,作为项目组长自己怎么能一走了之呢?4月3日,晚上九点多钟,妻子在电话中说孩子明天可能出生,张志兴这才决定回家。次日早上五点多,他从海南到河南,乘汽车、飞机、火车,几经周转,晚上11点终于赶到妻子待产医院……一个多小时后孩子呱呱坠地。妻子生孩子的事情,赵坤、高远方也有同样经历。面对着家人一个个催促的电话,他们忍受着家人的埋怨和心中的愧疚,直到项目完成才匆匆踏上回家的路。

经历了春夏秋冬,尝尽了风霜雨雪,“游历”了城市的大街小巷,两年来,我队物探工程处共完成7个城市2000多千米的地下管网探测工作量,他们用责任和担当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转型发展之路。


(编辑:王伟灿 徐小刚 张志兴)

Copyright © 2016 河南省资源环境调查二院有限公司 网站建设:洛阳恒凯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