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上午,天空的温度已升至三十七八度,在新乡市卫辉市的一处山坡上,几名头戴遮阳帽,手持作业工具的年轻人,在各自的定位点一下一下地将样品挖出,称重、打印、贴签、拍照、上传图片……一整套工序一环扣一环,汗水无声无息从他们身上流淌下来。
他们是我公司矿产与环境分院的职工,正在开展的是“河南省黄河流域历史遗留矿山污染状况调查评价项目”。“该项目我们承担了焦作、新乡、济源三个地市11个县区886座矿山(图斑)调查评价工作,目前进行的布点采样工作,主要获取矿业固体废物、灌溉水、农用地土壤等各类样品的技术指标,为整个项目评价提供基础数据。”指着一包包样品,矿产与环境分院副院长、项目负责人李好飞说。
6月16日,在完成项目前期布点方案编制后,项目采样正式拉开帷幕。“为按期完成项目调查任务,我们共安排了9个作业小组,分别在三个地市开展调查取样作业工作。”项目技术负责人张帅说。
为了防止作业人员中暑,项目组专门对作业时间进行了调整:早上5点半出发,中午11点收工,下午3点半开始作业,晚上8点前下班。尽管避开了中午的“毒日头”,但大家却绕不开难行的山路。
“我们调查取样作业大部分是在山里,这个点和下个点有时会有很长的距离,山路崎岖不说,遇到特殊情况要走上一两个小时。”作业小组组长刘佳康说。一次,刘佳康带领的小组在焦作市博爱县采完样后要到下一个采集点,而那个点位于河南与山西晋城交界处,不仅路远,还由于森林防火原因,林区人员不让进去,一番沟通才允许进入。而在采样结束回来时,路面出现塌方无法通行,他们绕了两个多小时的路才走出大山。这时,大家累得已是汗流浃背,气喘吁吁了。
取样中,每到一个图斑位置,大伙井然有序忙碌着,选取坐标、定位,接着就开始挥动工具,一下、两下、三下……他们挖呀挖呀,挖出的样品一次次地装进袋子里。
实际上,取样看似轻松,但工序繁琐。每取完一次样要经过称重、打印、贴签、拍照、上传图片等工序,尤其是在图片发送中,由于山里信号不好,他们就地“转圈圈”,不停地寻找着网络信号,很长时间才能完成图片发送任务。
盛夏时节,天空中高挂的太阳如一轮火球,把大地烤得热烘烘的,项目组同志们如同被火炉紧紧包裹着,身上的汗水无声无息的流淌着。“大伙在这样的高温下工作确实辛苦,但项目工期紧、任务重,同志们都是毫无怨言投入到工作中。”对于大家的表现,李好飞赞不绝口。李好飞说,为了应对酷暑天气,项目组为每个同志配备了防晒衣、遮阳帽、风油精、藿香正气水等防暑降温用品。
为确保如期提交项目报告,奋战在各个项目作业区队员们也是“拼”了。
“我们要去地里采集土壤样品时,农民朋友们知道我们是调查污染的,都很欢迎。”作业组长郭宇萧说,当时收完麦子的地里长出的玉米苗还很小,为了防止庄稼受到踩踏,大家就踩着高高的麦茬上走来走去,一天下来很多人的小腿上都被麦茬扎伤了。
“我胖,我最怕热了,一动就出汗。”郑晨光是个身材魁梧的小伙子,作为作业组长,他主动承担起了取样中“最重”活儿,一到作业点,他就挥动工具开始挖坑,挖到二三十公分后将样品全部取完后,又马不停蹄地进行称重……此时,他身上汗水汩汩地流淌着,流到了眼里,胡乱地擦上一把,又干了起来。
取样作业中,5位女职工的身影格外显眼,天生爱美的她们,尽管一身防晒衣、头戴遮阳帽把自己捂得严严实实,但她们却是巾帼不让须眉。作为项目技术负责人和作业组长的张帅,每天既要进行项目统筹协调,又要带领作业组同志们完成一份份取样工作,现场上处处闪动着她忙碌的身影;有着研究生学历的毛鹏娟、付甜甜、邓祎,别看她们身材纤弱,但干起活来个个都是“女汉子”,打印、贴签、拍照、上传图片,样样不落人后,成为夏日里一道美丽风景……
李好飞说,目前项目取样正在加紧推进,预计本月底能够全部完成项目报告提交工作。
大家知道,随着三伏天的到来,更大的“烤”验正在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