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山县现场排查照片
7月11日上午,大雨如帘。我公司总工程师禹志加看着窗外的大雨,心中焦虑不安:我们是洛阳市偃师区的技术支撑单位,那里情况如何?山区会不会产生地质灾害?随后,禹志加将这一想法向班子成员进行了汇报,党委书记罗锐立即作出了决定:“确保人民群众安全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立即派出技术人员现场排查!”很快,地质灾害隐患排查人员集结完毕,禹志加带领第一地灾防治小组,匆匆奔向洛阳市偃师区大口乡……
人民群众的安危时刻挂在心上。今年以来,我公司按照主题教育“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和上级统一部署,始终牢记“国之大者”“省之要者”,主动担起省管公益类重要骨干企业的社会责任,充分发挥自身技术优势,积极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地质灾害调查等项工作,用心用力用情为洛阳市偃师区、伊川县,平顶山市鲁山县提供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服务支撑。
肩扛责任 联合社会力量筑牢“安全墙”
配合洛阳市偃师区开展地质灾害应急避险演练活动
5月12日,国家防灾减灾日。洛阳市九都路67号大院里,在人们的目光注视和期待中,“洛阳市防灾减灾救灾协会”揭牌成立。这是资环二院公司联合社会力量成立的一个重要社会团体。
联合社会力量参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我公司站位高远。洛阳市丘陵地区多,矿产资源丰富,区域内自然因素和矿山开采等活动,极易引发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相关地质灾害,威胁着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如何更好的大幅提升洛阳市安全发展水平,助推“平安洛阳”建设,成为资环二院公司要做的一篇大文章。
早在2022年10月,资环二院公司凭借自身技术优势,积极与洛阳市应急管理局沟通,并联合河南天泰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等洛阳8家企业向市民政局提交了可行性研究报告,拟发起成立洛阳市防灾减灾救灾协会。4月28日,经市民政局核准,洛阳市防灾减灾救灾协会成立。
“洛阳防灾减灾救灾协会的成立,可以较好地利用地质勘查单位的技术、设备、人才优势,预防、避免或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高效有序地做好突发地质灾害应对工作,更好的保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罗锐说。
勇于担当 用心打好防汛备汛“主动仗”
5月12日,在新安县北京路,一字排开摆放一块块地灾防治知识展板,工作人员手拿一份份知识材料,认真向过往群众讲解着……这是公司新安县自然资源调查研究院正在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户外咨询宣传活动。
不仅如此,在洛阳市偃师区、伊川县和平顶山市鲁山县,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活动如夏日阳光一样火热进行着。该公司配合当地自然资源部门,在当地城市广场、路边街头、居民小区、山区乡村等重要区域,采取知识展板、宣传手册等形式,向来往群众讲解、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和防范应对技能。
“地灾防治工作措施包括:滑坡防治措施、泥石流防治措施、崩塌防治措施……”6月12日,在洛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偃师区分局举办的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培训会上,资环二院公司矿产与环境分院党支部书记、正高级工程师雷华友,声情并茂地为各乡镇、街道办地质灾害人员释疑解惑。
今年汛期,公司举办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培训、开展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演练,一个活动连着一个活动。传授地灾防治知识、解决地质灾害隐患、组织群众迅速安全撤离,有力地提升了人民群众地质灾害防范能力。
“截止目前,我公司在偃师、伊川、鲁山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活动500余人次,举办地灾防治培训会3次,地质灾害应急演练600余人次。当前,正是“七下八上”汛期的关键阶段,让人民群众更多掌握地灾防治知识,有效做好地灾防治工作,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资环二院总经理冯跃封说。
勇担使命 用情当好地灾防治“服务员”
我公司技术人员为偃师区开展技术培训
“家里有人吗?”7月15日,偃师区山化镇关窑村一户农家门前,排查人员正在进行入户调查……
实际上,早在5年前,按照河南省自然资源厅部署要求,资环二院公司就承担起了洛阳市偃师区、伊川县、平顶山市鲁山县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今年汛期,公司通过督导检查地灾防治工作,开展重要隐患点排查,做好值班值守、协助编制汛期地灾防治应急方案等措施,共在洛阳市偃师区、伊川县、平顶山市鲁山县开展地灾防治工作38次,派出专业技术人员13名,出动车辆40次、飞行无人机3架,排查地质灾害隐患点96个,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撑起了“保护伞”。
6月18日,伊川县大雨下个不停,排查人员穿着雨衣,在酒后乡的山山沟沟里行进。当排查人员来到李子峪村时,发现村边小河流水很急。是打道回府还是蹚过急流?第二小组组长辛红旗心想:越是这样的天气,地灾隐患发生频率越高,我们必须克服困难。随后,他在周围进行了一番查看,发现上游来水不多,河水不深。于是,大伙儿手拉着手,蹚着急流,小心翼翼向前移动……
开展雨前核查、雨中巡查、雨后排查是资环二院公司地灾防治人员的“必修课”,而采用“人防+机防”手段实施地灾防治工作,则大大提高了隐患排查效率。“我们进行隐患排查主要在山区,面积大,地形复杂,单靠人工费时费力,现在运用无人机一飞效果立刻显现。仅在偃师区山化镇“7.20”特大暴雨地灾评估中,我们仅用1个小时就完成了图斑数据处理,为地灾防治工作争取了宝贵时间。”雷华友自豪地说。
“今年汛期,我公司选派的两支专业技术力量,以常态驻守和机动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在两地开展防治培训、动态巡查、汛期核查、监测预警、避险转移、灾害评估、地灾治理工作,保障了当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罗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