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北京。
当我省申报的《河南秦岭东段洛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实施方案》项目,顺利通过国家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评审后,项目参与人、我院技术员郑晨光心潮澎湃、热泪盈眶……
一个项目顺利通过评审,何以让郑晨光如此激动呢?
《河南秦岭东段洛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河南洛河山水项目),位于秦岭山脉东段、洛河流域,属于国家“双重规划”明确的“三区四带”中的黄河重点生态区,项目包含30个子项目,55个单位工程,工程实施区总面积6.9万公顷,涉及河南省三门峡市、洛阳市、郑州市3市15县(市、区)。该项目受到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由省自然资源厅牵头,财政厅、生态环境厅、水利厅重重把关,原省煤田地质局、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省有色金属地质局等多家重点单位参与项目编制工作。
2020年8月,河南洛河山水项目启动,作为我院技术骨干的郑晨光被选入项目组编制工作,并且成为了该项目图幅表达、矢量数据处理的负责人。进入项目组后,郑晨光与大家就开启了“432”模式,即:在酒店集中办公,4楼住宿、3楼办公、2楼吃饭。封闭式的环境,让郑晨光和他同事们的工作进入了“超长待机”状态,每天早晨7点起床,次日凌晨1点回宿舍休息,除了一天三顿饭,其余时间几乎都是在“盯”电脑。
在项目组,郑晨光是骨干成员里年龄最小、资历最浅,但郑晨光却说:“能够有这样一个平台让自己历练,与全省的大专家在一起工作,并且能够得到他们的指点,是我一生受之不尽的宝贵财富。我一定不负重任,履职担当,加倍努力,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
由于项目方案体量大,整体关联性强,只要一个单位工程有改动,整个大盘布局都会随之改变,可谓是牵一发动全身。但是编制这样一个“大哥大”项目,常常涉及到方案的不断完善,而仅仅改动一次工作量预算就需要一周时间。在方案修改过程中,郑晨光还负责负面清单数据库核对、统计和洛阳市黄河干流子项目内容变动的修改工作,面对一次又一次修改,郑晨光却从未抱怨,而是全身心投入其中。
项目成果在向国家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汇报中,为确保项目成果准确无误,郑晨光与项目主编负责汇报材料整理、PPT制作等工作,每次的重要汇报或者资料提交前,郑晨光和其他负责人都要一遍又一遍地检查文字数据、核对预算、完善方案,忙得常常错过了饭点,每天只能休息两三个小时,两三月才能回一次家。“即使在2021年郑州“7.20”特大暴雨和新冠肺炎疫情严峻形势下,我们仍然坚守岗位、编制材料,跟随省自然资源厅领导及项目组远赴北京汇报工作、听取专家意见,直到腊月二十八才回家过年。”郑晨光说。
2021年5月22日,是郑晨光与妻子结婚的日子。眼看婚期越来越近,他忙得就连拍婚纱照时间也挤不出来,为了挤出拍照时间,他连续5个礼拜没有休息,加班加点完成了一个项目节点后,终于有了闲暇时间和妻子拍了婚纱照。尽管如此,在回洛阳拍婚纱照时,郑晨光仍然带着他的“小伙伴”——笔记本电脑,利用妻子化妆空隙时间,他守在电脑前还与项目组人员进行着沟通,调整有关项目细节问题……
今年4月25日,我省申报的《河南秦岭东段洛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竞争性评审得分在19个参评项目中排名第一,成功入围中央财政支持的“十四五”期间第二批山水项目名单。郑晨光说:“项目申报成功后,我心潮澎湃、热泪盈眶,感到自己的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6月17日,河南省自然资源厅发来感谢信,对我院郑晨光的突出表现提出表扬。